作者:安西娅·穆拉卡拉
中国主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并在国际发展领域扮演着与日俱增的重要作用,这引起了西方分析人士和一些发展机构的好奇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焦虑。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显然拥有资源作出重要贡献。随着中国发展合作的独特方法变得更加清晰,观察家们开始思考中国可能会对国际发展作出怎样的影响。2015年6月9日至10日,亚洲基金会“亚洲发展合作方法”系列对话之一的 “‘援助以外’的世界——中国的海外发展政策”国际研讨会在曼谷举行,来自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发展专家和政策制定者齐聚一堂,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照片源引: Photo/CONOR ASHLEIGH
与会专家对中国与西方发展合作方法将相互竞争还是最终趋于一同这一核心议题产生了分歧。多位中国知名学者强调,一些重大差异使西方在国际发展方面的做法不同于中国。这些中国学者把这些差异归因于西方殖民主义对“发展”这一概念所产生的影响。他们认为,传统上看,西方在提供援助时往往会附带一些条件,而中国则不会;西方倾向于优先考虑治理,而中国则把侧重点放在生产领域;同时,中国模式以互利为基础,而不是基于慈善的考虑。
但是,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院新兴大国中心的谷婧则表示,中西发展合作正在趋同。她认为,西方不再将贸易与援助视为互不相干的两个领域,相反,它们是整个双边合作架构的组成部分。另外,互惠互利也越来越被认为是发展合作伙伴关系的核心原则之一。从这个角度看,受中国影响,“援助”概念本身也在演变,即从含有颇具等级意味的狭义“援助”概念的“援助有效性”,演化到更为广义的“发展有效性”,这为传统西方援助模式转向新的发展合作形式提供了一座桥梁。
与会者也讨论了如何评估中国援助规模这一棘手问题。据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研究院的直弘估计,中国2013年对外援助总额约为71亿美元,这使中国成为继法国之后的全球第六大双边援助国。通过使用援助数据的“未报告资金流动跟踪法”对中国在非洲的2500多个项目及活动进行跟踪,奥斯汀·斯特兰奇认为,中国在非洲生产领域,特别是能源、交通和仓储等领域都占有主导地位。他表示,从2000年到2013年,中国对上述领域的项目共承诺投入390亿美元的资金。澳大利亚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的菲利帕·布兰特则指出,在太平洋地区,中国是仅次于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第三大援助提供国,中国还是斐济的第一大援助国,从2006年到2013年,中国向斐济共提供了3.3296亿美元的援助。中国对太平洋地区的援助约80%通过优惠贷款的方式进行,主要集中于交通领域。
在新的范式下,哪些资金才可算作是“援助”的问题依然存在。对中国的对外援助进行量化的挑战也将关于发展融资的讨论推向一个新的、以受援国为中心的方向进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托马斯·比洛将发展资金描述为不同资源的大组合,而狭义上的“援助”不过是其中一种。与会专家也讨论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全部官方支持”这一全新的概念。该概念包括了汇款、优惠贷款、私人融资等各种资源,可补充甚至是取代当前狭义的“官方发展援助”这一说法。
这次会议讨论最热烈的话题是中国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亚投行的组建。尽管在过去30年里,中国提供了约30万亿美元的发展融资,但亚洲仍然存在8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一带一路” (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通过构建陆海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推动亚、非、欧的互联互通和相互合作。据英国国际发展署的山塔努·米特拉估计,“一带一路”将使世界63%的人口受益,为全球GDP增长贡献2.1万亿美元。
亚投行将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多个融资来源中的一个。随着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在内的57个成员国(不含美日)对协定的签署,亚投行将改变国际多边格局。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在亚洲主要集中于减贫不同,亚投行将把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上。与会的中国专家表示,亚投行将致力于打造成成为一家“精干、廉洁和绿色”的国际机构。
与会者还讨论了三方合作,即传统援助国、非传统援助国和受援国的合作伙伴关系能否成为中西发展合作方式融合的潜在路径的问题。尽管这方面存在部分成功案例,如中国、澳大利亚和柬埔寨关于水利灌溉的合作,但与会者认为,三方合作交易成本过高,附加值证据不足,其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的评估。
中国显然正在勾画自身的路线,此次会议的讨论在对“全球发展有效性伙伴关系”的前景的猜测中落下帷幕。智库机构“南方之声”的德巴普利亚·巴塔茶亚认为,未来可能会有三种情况:第一,传统与非传统援助国在两条永不交汇的平行轨道上运行;第二,传统援助方式与南南合作模式走到一起,但其中一种被另一种吞并;第三,一种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从上述两种方式中应运而生。与会者对未来五年的情形进行了预测,大多数投票选择了双轨的选项。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和西方的发展合作方式将继续在双轨并行。
本篇博客原文为英文,可通过此链接阅读原文: http://asiafoundation.org/in-asia/2015/06/17/chinas-development-policy-and-the-west-convergence-or-parallel-play/。安西娅·穆拉卡拉是亚洲基金会国际发展合作部主任,常驻马来西亚。读者可通过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与她联系。文中观点系作者观点,不代表亚洲基金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