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柳婷
4月25日,我刚刚得知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的消息之后不久,壹基金和救助儿童会的同仁就迅速通过微信联系了我,讨论如何应对邻国发生的这起灾难。我们微信群里的成员迅速增加,十几家在中国开展灾害管理的国内和国际机构的人员纷纷加入。地震发生后的几个小时内,中国几家大型的中国非政府组织迅速行动起来, 开展灾情评估,向尼泊尔派遣紧急救援小组,调动资源用于抗震救灾。对绝大多数的中国非政府机构而言,这是它们第一次走出国门,响应灾害。

中国非政府组织为尼泊尔未来的恢复重建工作和为进一步发展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本身就是世界上最易发生灾害的国家之一。近几年来,中国基金会和非政府组织参与海外灾害响应的意愿日渐高涨,这些机构相信他们在国内的救灾经验,尤其是在2008年四川地震后积累的经验,已经为他们在其他国家开展救灾工作做好了准备。亚洲基金会前期曾支持过一些机构在国际灾害救助方面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而尼泊尔地震对这些机构响应海外灾害的能力是一次检验。地震发生后,中国扶贫基金会组织了一个小型的中扶人道救援队,于次日启程赶赴加德满都。壹基金救援联盟网络有成员在尼泊尔旅游,壹基金立即与他们取得联系,由他们开展灾情评估。爱德基金会是国际救援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他们也派员赶赴尼泊尔,参与国际救灾联盟在当地网络机构的救灾工作。此外,这些基金会也积极地在网上筹款。与此同时,不少小型非政府组织也在考虑他们如何参与救灾工作。
随着尼泊尔灾区地震灾情不断更新,微信群也变得异常忙碌。在这个群里,大家讨论中国非政府组织怎样能够在尼泊尔有序有效开展救灾工作。地震大约6小时后,在中国开展灾害管理项目的国内和国际机构代表,包括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壹基金、救助儿童会,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召开了第一次救灾协调会。参会代表协商后,一致同意成立尼泊尔地震-中国社会组织信息协同平台,负责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鉴于国内非政府组织对尼泊尔当地情况和国际人道主义行动尚缺乏足够的了解,信息协同平台的主要作用将是对灾情信息的汇总、翻译和分享,加强机构间的信息交流;同时,作为一个联络平台,为国内非政府组织提供救灾需求信息,并帮助协调他们与尼泊尔当地救援机构的业务对接。
作为亚洲基金会中国办公室灾害管理项目的项目官员,我联系到了熟悉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和尼泊尔灾害管理现状的专家乔克.贝克(Jock Baker),并和信息协同平台分享了贝克提供的相关信息。我们还联系了另一位熟悉中国非政府组织工作的专家岳耀,让他与贝克一同前往尼泊尔灾区,为当地的中国非政府组织提供现场技术支持。4月30日到5月10日期间,这两位专家与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同仁们在加德满都并肩工作。他们还到访了亚洲基金会尼泊尔办公室,了解救援工作,以及外国非政府组织如何获得合法身份以便在尼泊尔开展救灾工作。此外,他们还为中国非政府组织提供了很多具体的协助,比如协助办理救援物资通关,组织现场协调会,以及参与联合国机构国际救灾协同平台等。他们也定期地与我和在北京后方的信息协同平台交流沟通,提供大量的前方信息给我们。同时,他们也通过在救灾现场的观察,努力深入了解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优势和不足,为将来的能力建设项目做准备。
贝克和岳耀注意到,规模较大的中国非政府组织因为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已经建立了合作关系,所以救灾工作更为高效有序。壹基金和救助儿童会之间的团队协作就是一个好的例子。虽然壹基金在尼泊尔只有一位讲英语的员工担任协调员和一个小型搜救队,但却能保证救助儿童会和壹基金中国总部之间的有效沟通合作。通过与救助儿童会的合作,壹基金制定了精准的救灾方案,迅速将救灾物资运送到尼泊尔。另一个成功的例子是爱德基金会,他们参与了由世界信义会联合会尼泊尔分会领导的国际救灾联盟的应急响应工作组,被联盟视为重要的团队成员。爱德的人员积极地参与了工作组开展的评估、会议、物资发放,并参与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的讨论。
结束在尼泊尔的工作后,贝克和岳耀来到北京,主持亚洲基金会和救助儿童会组织的经验分享会,与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分享他们的观察。两位专家分别介绍了尼泊尔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体系和标准如何以及实际的运作情况,分享了他们对中国非政府组织救灾行动的初步观察和思考。虽然中国非政府组织对他们在国际救援领域的大胆尝试倍受鼓舞,但是也发现对这个领域尚不熟悉,在国内积累的经验不能直接用于尼泊尔的救灾。在中国,非政府机构是与救灾能力很强的政府部门协同工作。但在尼泊尔,中国非政府组织不得不和自己不熟悉的多个机构打交道,比如尼中央和地方政府、多个联合国机构、传统和新兴的双边援助机构,以及数以百计的国际和当地的非政府组织。此外,中国非政府组织不熟悉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的框架和标准,增加了工作的难度。此外,在政治体制、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又进一步为中国非政府组织增加了工作难度。基于此次中国非政府机构在尼泊尔的救灾经验以及地震前已有的讨论,亚洲基金会与救助儿童会、国际美慈组织中国办公室正在共同设计一个能力建设项目,协助中国非政府机构提高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援助行动的能力。
与中国政府在尼泊尔的开展的救灾工作相比,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响应工作获得的媒体关注较少。但是,这些机构所获得的经验为他们今后继续参与尼泊尔的恢复重建和其他国际人道主义援 助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发展简报对专家乔克·贝克先生进行了专访,谈中国非政府组织在尼泊尔救灾的情况。具体内容请访问中国发展简报的官方网站: 从参与尼泊尔救灾的经验中学习:专访人道主义救援专家Jock Baker(1):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ews-17573.html;从参与尼泊尔救灾的经验中学习:专访人道主义救援专家Jock Baker(2):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ews-17575.html。
本篇博客原文为英文,可通过此链接阅读原文:http://asiafoundation.org/in-asia/2015/06/10/chinese-foundations-and-ngos-cross-border-to-aid-nepal/。陈柳婷是亚洲基金会中国办公室的高级项目官员。读者可通过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与她联系。文中观点系作者观点,不代表亚洲基金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