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5日中国将迎来第二个“国家环境日”,这是其在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确定的。在国内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同时,近年来人们也对中国对外投资的环境与社会影响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
过去十五年见证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爆炸式增长——从2002年的不到30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1010亿美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最近发布的 一份报告称:中国2014年各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到1231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4.2%。从产业分布来说,中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租赁与商业服务、批发与零售、金融、工程建设、农业、以及采矿等行业。而后三个行业自身的性质决定了这些投资容易引起对项目的环境和社会影响的关注。

中国在斯里兰卡投资建设的“科伦坡海港城”开工之际,一艘船用海沙填海。中国海外投资的环境与社会影响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2011年,缅甸政府中止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投资的密松大坝大型水电项目。当时项目已经开工一年多,缅甸政府叫停项目的原因是当地社区对项目的环境和社会影响提出了严重关切,主要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移民外迁等问题。类似情况在中国海外投资项目中并非鲜见——在拉美和其他亚洲国家也有项目因为当地的抗议而中止或延期,如紫金矿业集团在秘鲁开发的里奥布兰科铜矿项目。随着中国海外投资规模的扩大,中国企业在履行环境和社会责任方面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东道国现在不仅关注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如促进增长、创造就业、改善基础设施,同时也十分重视项目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在一项对15个非洲国家与中国有业务联系的业务经理的调查中,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中国企业基本没有尽到环境方面的责任。但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项目面临的环境挑战和风险仍然缺乏足够认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报告称,中国的海外投资企业通常视东道国的政治和监管环境及劳工问题为最主要的经营风险,大多数不太重视环境和社会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中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时主要是与东道国政府直接沟通,很少广泛征求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报告显示,受访的中国企业中只有26%曾聘请第三方机构对自己的投资项目进行社会和环境影响评估。此外,由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如果中国投资者仅是遵守这些国家的法规,很可能无法满足当地社区的要求。
一般而言,对外直接投资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如何,东道国发挥着关键作用,因为投资者首要遵守的是东道国的法律和社会规范。但在东道国环境和社会管理非常薄弱的情况下,投资者本国和国际组织的作用就变得极为关键。因此,中国海外投资企业应当熟悉并主动遵守中国的有关政策以及国际社会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标准,而不只是遵守东道国的法规。
作为对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的回应,中国政府、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以引导和鼓励中国企业改善海外投资行为。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已出台了33项主要政策和指南,以推动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政策指南涉及公司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和社会绩效等多个领域。2013年,商务部和环保部专门针对海外投资活动的环境影响联合发布了《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此外,中国一些金融机构也制定了关于海外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指南,如中国进出口银行2008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政策”和2011年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框架”。与此同时,一些行业协会也开始制定行业标准来帮助会员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于2014年发布了《中国对外矿业投资社会责任指引》。这是中国第一套由行业协会编制的行动指南 ,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然而,由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历史还比较短,它们在切实遵守这些指南方面常面临挑战——尽管它们非常希望能在国际上树立“良好声誉”。鉴于此,国内外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间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和国内民间组织等——正努力探寻应对中国和投资东道国在中国海外投资项目中面临的环境和社会的风险和挑战的方法。中国的民间组织可以为促进中国企业负责任地开展对外投资发挥重要作用,因为他们在几个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他们了解相关国际标准,知道怎样与地方社区合作,同时具有在环境政策领域开展倡导工作的经验。在此背景下,亚洲基金会等机构目前正与中国机构合作,通过各种项目来促进中国海外投资企业遵守社会和环境标准,鼓励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倡导中国企业负责任地开展对外投资,加强中国投资者与当地社区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亚洲基金会在2015年9月协助组织了柬埔寨的民间组织代表来北京交流访问,会见有关政府机构、企业和中国社会组织。这是他们第一次与中国的利益相关方直接见面,表达对中国在柬投资项目的关切。亚基会目前正与另一个中国机构合作,开发一个沟通工具包,以期帮助中国海外投资企业更好地与东道国地方社区接触沟通。
这个问题不可能轻易得到解决,但无论如何,中国民间组织以及有关各界的广泛参与对支持中国企业以可持续、负责任的方式开展对外投资将发挥关键作用。
黄真是亚洲基金会中国办公室的环境项目官员。读者可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与她联系。文中观点系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亚洲基金会或其出资者的立场。本篇博客原文为英文,可通过此链接阅读原文:http://asiafoundation.org/2016/06/01/environmental-social-impacts-chinese-investment-overs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