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洪波
30多名来自中国主要社会组织的代表本周在北京参加了关于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体系的工作坊。培训由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UNOCHA)的专家讲授,内容紧凑,主要是帮助中国社会组织更好地了解大型国际灾害发生后如何开展评估和响应,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经验为受灾社区提供恰当的援助。
工作坊举办得非常及时。目前,一些中国的社会组织正与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人道主义援助团队一道,在遭受了飓风“马修”袭击的海地开展救灾工作。海地的受灾人口已达140万,其中近一半是儿童。受灾地区急需清洁的水、食物和药品等物资。

中国救援队在海地热雷米地区开展工作 拍摄/明珠救援行动部部长 李子龙
中国扶贫基金会在灾后向海地派出了小型救灾团队,为灾区提供紧急医疗救助,并捐赠了生理盐水、抗生素等物资。从灾区需求的角度看,这只十多人的队伍作用有限。但是,能及时响应距中国8000多英里之外的自然灾害,对正在迈向国际化的中国社会组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对正经历国际化进程的中国社会组织而言,把参与国际灾害救援作为其中的一个主要领域是非常自然的选择。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更是经历了如四川大地震等大型的自然灾害,深知不能光靠政府部门来应对灾害。中国的社会组织在国内备灾、救灾和恢复重建阶段逐渐发挥重要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这些机构有能力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工作,为其他国家提供灾后救助。
过去几年,中国政府切实加强了中国在灾害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并形成了主要的战略。2014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灾害管理合作的备忘录,承诺提供810万美元帮助提升东盟响应区域灾害的能力。中美两国于2015年签署备忘录,加强两国在国际发展领域的合作,其中就包括备灾和减灾领域的合作。
去年尼泊尔发生了严重的地震,中国的社会组织、基金会和其他救灾团体得以第一次跨出国境,检测他们是否有能力在国外进行救灾。很多中国机构感觉工作环境陌生,需要和许多不同的部门、联合国机构以及尼泊尔当地为数众多的非政府机构一同工作。虽然这些中国团队有丰富的国内救灾经验,但要融入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的体系并达到国际标准仍有挑战。此外,语言、文化差异和与其他机构的协调也是阻碍。
亚洲基金会在尼泊尔地震后及时派遣了两名技术专家前往灾区,为在当地救灾的中国社会组织提供帮助。技术专家与中国同仁并肩工作,为他们提供操作层面的支持,包括帮助办理援助物资的清关手续、提供技术标准、协助组织中方机构在灾区的协调会、建立中方机构与负责协调国际响应的联合国机构之间的联系等。随后,亚洲基金会还在北京组织了研讨会,请两位技术专家总结分享他们在尼泊尔的观察和经验。这些工作为之后亚洲基金会启动更长期的能力建设项目,继续帮助中国社会组织提升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援助行动的能力打下了基础。本周由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讲授的工作坊就是亚洲基金会长期项目的一个活动,目的是帮助中国社会组织更好了解全球范围内的需求、国际标准以及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工作的复杂性。这个工作坊为接下来要开展的多个领域的技术培训做好准备,这些专业培训对成功完成国际人道主义援助行动至关重要。
中国近年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自然灾害,灾区的基层社区遭受很大的损失。因此,中国越来越认识到社区备灾的重要性,其经验有助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备灾工作。自2006年以来,亚洲基金会与中国的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合作推动社区参与备灾工作,动员企业的参与,开发面向社区、企业、政府部门的培训课程。
亚洲基金会目前的一个项目根据中国的国情,对源于美国的“社区应急响应队”项目进行了调整,培养中国的师资人员,使他们有能力在社区有效开展技能培训。这个项目得到中方合作机构的充分肯定,认为培训课程系统性强、适宜大范围推广,让普通社区成员掌握基本技能以应对多种类型的灾害。遇到大型灾害,专业救援人员尚未到达现场时,这些经过培训的社区成员可以保证自身、家人、邻居的安全。
今后几年,亚洲基金会计划支持中方合作伙伴,继续在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推广“社区应急响应队”项目的培训。同时,亚洲基金会也将协助组织区域性的交流,让中方机构与其他国家分享包括“社区应急响应队”等在社区备灾方面有效的经验和做法。自然灾害在各国发生的频率和造成的损失均呈上升趋势,中国的经验和参与将有助于提升全球范围的御灾能力。
计洪波是亚洲基金会驻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文中观点系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亚洲基金会或其出资者的立场。本篇博客原文为英文,可通过此链接阅读原文:http://asiafoundation.org/2016/10/26/beyond-borders-chinas-ngos-respond-worlds-natural-disasters/。
本篇博客讨论内容为亚洲基金会即将推出的报告“亚洲视角看美国在亚洲的角色:‘再平衡战略’的未来暨给下届美国总统的亚洲政策建议”中所关注的议题之一。政策报告为亚洲基金会的项目,周期与美国总统选举同期,即每隔四年的11月间。项目邀请亚太地区的思想领袖组成高级别的工作组,通过一系列的闭门讨论,为新一届美国政府提出具体的外交政策建议。请关注亚洲基金会网站(http://asiafoundation.org/what-we-do/asian-views-americas-role/)即将于11月15日发布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