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璐, Anthea Mulakala
非政府组织通过提供服务和倡导政策长期以来在发展合作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2013年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国官方发展援助中的196亿美元是对非政府组织的拨款。其中大部分(约130亿美元)通过设在捐助国的非政府组织拨出。这些非政府组织掌握的资金日益充裕,仅2013年,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国的非政府组织从政府以外的其他途径筹款高达297亿美元。
这些数据还不能全面说明非政府组织在发展合作中的新角色。随着南南合作的增长以及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捐助国的日益增大, 21世纪发展合作版图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些国家的非政府组织正将工作拓展到本国之外。但是,相较于这些非政府组织日益增大的影响,人们对它们对发展合作的贡献知之甚少。
来自十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代表和发展问题专家四月齐聚北京,参加第十四次发展合作的亚洲方式(AADC)对话会议。会议由韩国发展研究院和亚洲基金会联合举办,发展合作的亚洲方式是一系列的会议,旨在探讨亚洲国家如何通过参与发展和南南合作改变全球援助格局以及区域发展前景。以下是本次会议的主要讨论内容。

来自十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代表和发展问题专家上个月齐聚北京,参加第十四次发展合作的亚洲方式(AADC)对话会议。
商务部下属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肖凤怀副主任在开幕致辞中对非政府组织在全球议题上不断加大的影响给予了认可。肖主任欢迎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海外发展合作中发挥作用。他指出,中国对外援助将从过去由政府主导的模式过渡到政府更多地与非政府组织开展合作。
公民社会和政府代表就非政府组织在亚洲发展合作中发挥的作用交流了经验。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非政府组织最具价值的核心领域是扶贫、人道主义支持、和针对边缘社区以及与当地伙伴合作开展的工作。
澳大利亚和韩国政府代表在发言中说,两国都把非政府组织当作独立和有效的发展伙伴。这两个国家都有健全的政策框架支持非政府组织参与发展合作。韩国政府自1995年起以官方发展援助的方式资助了183个韩国非政府组织。2015年,韩国国际协力团7%的预算是通过非政府组织拨出的。澳大利亚在2014/15年间有12.6%的官方发展援助通过非政府组织执行,并在2015年12月出台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新政策。
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在中国是较新的概念。中国有662,000个非政府组织,其中只有516个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印度非政府组织通过独立渠道参与南南合作已有数十年。孟加拉乡村进步委员会(BRAC)是全球最大的源自孟加拉的非政府组织,BRAC在十一个国家开展工作,受益者达1,884万人。日本也有近五百个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发展,其中的七成在亚洲开展工作。
通常认为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是督促政府承担责任,与会代表就非政府组织的倡导性工作展开热烈讨论。韩国国际发展合作非政府组织委员会(KNOC)监测政府政策并代表韩国非政府组织参加包括亚洲发展联盟在内的全球和地区政策论坛。
亚洲参与式研究机构(PRIA)主任Kaustuv Bandyopadhyay指出,印度的发展合作被普遍视为外交政策的延伸,包括印度在内的所有政府很少能在事关重点外交政策时开放地与公民社会组织对话。印度已经有所行动,建立了国际发展合作论坛,让政府、大学和非政府组织就印度的南南合作展开对话。
日本公民社会组织网络理事会主席Katsuji Imata表示,政府更多地将国家的经济和战略利益置于发展合作目标之上,公民社会组织参与的空间被日渐压缩。他说,很多国家的政府应对非政府组织游说的策略是增强监管。
这些讨论表明,亚洲捐助国政府珍视非政府组织在发展合作中的作用,对它们展现出更为开放的态度,与此同时,非政府组织在捐助国进行政策倡导的空间在萎缩。在很多国家,规范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和政策限制性加强,或频繁地发生改变,导致非政府组织的运作面临挑战。
参会者还听取了缅甸地方资源中心的Pansy Tun Thein 和尼泊尔界面组织的Dil Bhusan Patak对外国非政府组织在本国工作的看法。二人都强调,这些非政府组织对社区发展做出了直接贡献。同时,他们也提醒亚洲非政府组织要意识到问责,以及与当地政府及民间利益相关方合作的重要性。
会议最后的圆桌对话探讨了亚洲非政府组织之间合作与能力建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政策与伙伴关系负责人芮婉洁指出,能力建设需要关注不同非政府组织的独特需求,并支持他们调整定位以适应当地情况。来自韩国国际发展合作非政府组织委员会的Kyungshin Lee表示,因为参与发展合作的历史较短,韩国非政府组织经常被看作 “热心的门外汉”。作为回应,韩国国际发展合作非政府组织委员会将注重提高对国际发展合作的认识,提升知识水平、技能和项目全周期管理的能力,确保非政府组织提供服务的质量与问责,并与业内各方开展合作,团结一致。亚洲基金会驻华首席代表计洪波指出,亚洲基金会与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的先锋,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支持编写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操作手册,手册为中国非政府组织在可行性研究、与外国利益相关方进行合作、日常运转、筹款和项目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指导。
亚洲是一个多元而充满活力的地区。在不同国家,非政府组织和发展合作都遵循着不同的轨道,既包括通过实施扶贫济困的项目,也有通过对全球及国家发展政策产生影响。亚洲非政府组织在亚洲发展合作的增长扩张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发展合作的亚洲方式北京会议由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亚洲基金会以及韩国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并得到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的支持。
曾璐是亚洲基金会驻中国的项目官员,Anthea Mulakala是亚洲基金会国际发展合作项目负责人,常驻马拉西亚。可以通过以下邮箱[email protected] 和[email protected] 联系到她们。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亚洲基金会及其资助者的观点。本篇博客原文为英文,可通过此链接阅读原文:http://asiafoundation.org/2016/05/04/asian-ngos-expand-global-influ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