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国,家庭暴力(特别是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所造成的伤害,不止影响到受害者个人和家庭,还会延伸到工作场所,对用人单位和社会造成损失。研究发现,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妇女工作经历更不稳定、个人收入更低、更换工作更频繁、更有可能依赖临时和兼职工作。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家庭暴力造成的生产力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到1.4%。亚洲基金会积极致力于改善这一状况。自2017年起,亚洲基金会携手合作伙伴,基于中国国情,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旨在提高社会意识,帮助利益相关方制定解决方案。就业对家暴幸存者至关重要,经济独立是逃离暴力关系并从中恢复的关键路径之一,需要利益相关方的行动支持。

(图中人物实际情况与文字描述无关)。图片来源:亚洲基金会

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有预防和制止家暴的责任

2011年,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显示,在整个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配偶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就业对家暴幸存者至关重要,经济独立是逃离暴力关系并从中恢复的关键路径之一,需要利益相关方的行动支持。

2016年3月,经过十余年的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暴法》)正式生效。该法明确将企事业单位与政府、司法机关、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人民团体和其他机构一起确定为反家庭暴力的利益相关方(第4条);要求雇主对其雇员中的家暴施害人给予批评教育(第11条),并向家暴受害者提供帮助(第13条)。此外,《反家暴法》还要求工会组织开展反家暴宣传教育(第6条),必要时可以对受害者和加害人进行心理辅导(第22条)。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应该依法参与反家暴防治工作,为员工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经济独立。

参与家暴防治工作,助力机构良性发展

事实证明,用人单位积极开展反家暴预防和应对工作,可助其减少经济损失,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是用人单位组织机构发展的助力器。

根据2017年亚洲基金会与商道纵横共同完成的《家庭暴力对工作场所的影响—中国大陆的调研报告》,在488名员工和60名用人单位代表的问卷反馈中,13.3%的受访者在之前的12个月内经历过家庭暴力,而且这些幸存者中有将近一半曾经在工作场所遭受过家庭暴力。一方面,家庭暴力对幸存者的身体和精神的伤害影响其在工作场所的安全、工作效率和职业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家暴幸存者工作效率下降、缺勤和频繁变换工作,家庭暴力给用人单位造成了巨大的额外成本。研究估计,家庭暴力给雇主带来的年成本接近其工资总额的4%。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进行家暴干预可以帮助雇主降低这些成本。澳大利亚研究院未来工作中心(the Australia Institute’s Centre for Future Work)2016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这类干预措施的成本将会被人员流动减少、生产率提高及其他积极效果抵消。

家庭暴力对工作场所的影响报告封面(局部)。 图片来源:亚洲基金会

提升意识和能力,帮助受暴员工走出阴霾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用人单位对家暴防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很欠缺。亚洲基金会在研究中发现,中国的用人单位对《反家暴法》规定的法律义务的认知非常有限,并且缺乏为家暴幸存者建立可行的申诉程序以及告诫施暴者等方面相应的知识或能力。很少有用人单位采取措施来解决家庭暴力对工作场所的影响,并且对于“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这一问题,用人单位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鉴于此,从2018年开始,亚洲基金会联手合作伙伴举办意识提升活动、开展能力培训工作坊、开发推广工作场所反家暴工具包,让更多用人单位和员工了解到用人单位在家暴防治中的义务和角色,并为用人单位与工作场所家暴防治提供了系统有效的措施。同时,亚洲基金会还链接用人单位与反家暴专业社会组织,后者能够为前者持续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国际劳工组织在2019年《关于消除劳动世界中的暴力和骚扰的公约》(第190号公约)中提出:“家庭暴力会影响到就业、生产率以及卫生与安全……政府、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以及劳动力市场机构,作为其他措施的一部分,能帮助认识、应对及处理家庭暴力的影响”。亚洲基金会目前与北京、上海、山东和广东等地的用人单位开展试点项目,通过制定政策和干预措施来帮助家庭暴力幸存者,并进行相关案例研究,提供实践范本,推广项目经验。

工作场所反家暴培训现场。图片来源:亚洲基金会

 

本文由亚洲基金会传播团队根据亚洲基金会英文博文“China: Tackling Domestic Violence and Its Effects in the Workplace”内容编译。可通过此链接阅读原文:https://asiafoundation.org/2020/01/22/china-tackling-domestic-violence-and-its-effects-in-the-workplace/。作者郝阳是亚洲基金会中国办公室项目官员,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文中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均为作者本人看法,不代表亚洲基金会或其出资者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