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伤亡人口超过10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8千亿。此次灾害既是全中国人民的伤痛记忆,也暴露了我国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不足。在过去的十年间,亚洲基金会与中国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一道,开展了一系列灾害管理项目,项目关注点从最初的推动多方合作参与灾害管理,发展至现今的提升部门间应急响应协同合作能力,以及加强社区对灾害的适应性。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亚洲基金会和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合作,策划三篇专题文章,探讨我国近年灾害管理体系建设的最新发展,分享项目经验和成果,促进行业交流。

今天发布专题文章第一篇《汶川地震十周年——日渐完善的中国灾害管理体系》。该文章由亚洲基金会项目官员黄真执笔,介绍了社会组织在我国灾害管理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我国灾害管理体系建设的最新进展。

 

汶川地震十周年——日渐完善的中国灾害管理体系

作者:黄真

本周六是汶川大地震十周年公祭日,地震共造成69,000人死亡,4000多万人受灾。地震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但另人欣慰的是,此次地震为我国的灾难管理体系敲响了警钟,促使其在近年来得到了改善。和十年前相比,社会组织在防灾救灾方面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的灾害管理体系也正向着更加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汶川地震期间,救援队正在转移一名女性伤员。近年来,中国的社会组织更广泛地参与到灾害救援中,救援水平也得到极大提高。图片来源:赠与亚洲

汶川大地震后,我国社会组织共组织近180,000名志愿者参与到灾区的灾后援助中。这是我国社会组织第一次广泛地参与到灾后救援工作中。然而,由于这些组织在应对特大灾难方面经验不足,他们能为灾区提供的帮助很有限。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几年里,各社会组织共同努力,积极反思在救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具体措施,努力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社会组织的这些努力在之后产生了成效。2013年4月,汶川地震后五年,四川雅安芦山县再次发生大地震。相对于五年前,我国社会组织开展灾后救援工作的能力已经有所提升。本次地震发生后,大多数响应的社会组织来自灾区附近的成都,不像汶川地震后,多从全国各地长途跋涉而来。参加响应的社会组织迅速组成联盟,共同抗灾,使他们能够基于灾区现实需求,更加有效地展开救援行动。在这次地震中,社会组织不仅关注眼前的救灾工作,而且还在受灾地区开展了长期的震后重建工作。例如,壹基金在雅安建立了一个灾后重建办公室,并在之后的五年间募集到超过6300万美元的资金,用以帮助震区灾后响应和重建,其中大部分已经用于芦山地区恢复重建五年规划的实施中。为了提高当地社区的抗灾能力,壹基金还在社区和学校中实施了一系列减少灾害风险的项目。

随着社会组织在灾害管理工作中的表现日渐成熟,政府部门也更加认可其在该工作中的作用。2017年初发布的《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强调,鉴于社会组织能够广泛接触到当地社区,今后在国内灾害管理方面他们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政策对社会组织的鼓励也反映在地方政府采购社会组织服务,用以提高当地社区的灾害管理能力上。在上述规划正式发布之前,陕西省政府在2016年年中发布了《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实施意见》。这一政策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该省的综合减灾社区建设,如社区防灾教育和社区灾害应对能力建设。这是中国灾害管理体系的一个重大发展。

2018年3月两会期间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设立了新的应急管理部,专门负责预防和减轻各项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和事故。该部门还将负责组织灾害救援和灾后援助,对工作场所安全生产进行监管,以及预防和控制火灾、洪水、干旱和地理灾害。原中国地震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由应急管理部管理。不再保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过将曾经分散于不同部门的灾害管理职能统一到新的应急管理部下,并优化工作流程,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效率有可能得到很大提高。

在过去的十年里,亚洲基金会见证了中国灾害管理体系的历史性发展,并通过一系列开创性举措,促进灾害管理领域公私合营的伙伴关系,加强多机构灾害响应的协调工作,助力中国灾害管理体系的建设。我们最新的工作还包括旨在提升社区灾害响应能力的“社区灾害风险管理”项目。

在亚洲基金会于广西南宁举办的“社区应急响应队”培训中,学员学习如何为伤员包扎

从2015年开始,该项目将美国的社区应急响应队(CERT)模式引入中国,并培训了来自四川、陕西和广西的162名培训导师。之后,这些导师将为社区成员提供基本的应急技能培训。该项目还将全套英文原版的 “社区应急响应队” 培训课程翻译成中文并进行了适用性调整,为之后的社区灾害响应能力建设活动提供基础。此外,亚洲基金会还将源于美国的突发事件指挥系统(ICS)引入中国,并在陕西开展试点,目的是建立适用于中国国情的灾害应对现场指挥制度。

回首来时路,中国灾害管理体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我们对汶川地震受难同胞最好的祭奠方式。我们将继续与应急管理部门、国内外专家和专业组织合作,促进我国灾害管理体系的完善。相信在下一次灾难来临之时,我们可以做出更加坚实的响应。

黄真是亚洲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的项目官员。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均为作者本人看法,不代表亚洲基金会或其出资者的立场。本篇博客原文为英文,可通过此链接阅读原文 :https://asiafoundation.org/2018/05/09/10-years-after-wenchuan-earthquake-a-silver-lining-in-disaster-management/

所有文章同时在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网站(http://www.woqifoundation.org.cn/)及微信公众号发布(微信号:沃启基金会),欢迎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