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在1997年9月5日逝世的特里萨修女,联合国将每年9月5日定为国际慈善日,目的是鼓励全球民众、非政府组织、利益相关者通过志愿者和慈善活动帮助他人。

亚洲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慈善领域的积极发展。在今年的国际慈善日,我们和大家分享亚洲基金会支持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沃启)开发的《中国基金会的资助实践观察》手册,希望借此呈现转型期中国本土基金会的一些多元化的资助实践,分享他们的探索经验和价值,以供同行交流和思考。 

项目背景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南都公益基金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红十字基金会和壹基金等多家本土基金会为在灾区开展救援和重建的草根组织提供资金支持,中国本土资助型基金会集体进入非盈利组织(NGO)和公众视野。

近年来,中国的公益行业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基金会,尤其是资助型基金会,通过支持行业发展、资助社会组织和支持政策研究,塑造着中国公益行业的现状和未来。

为进一步鼓励中国的基金会向草根社会组织提供资助,以维持中国公益行业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亚洲基金会在2014到2018年期间与多家国内机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项目活动, 甄选国内资助型基金会,并为其提供集中的技术支持,以帮助其更有效地资助草根社会组织。

《中国基金会的资助实践观察》

在上述项目框架下,亚洲基金会在2016年与沃启合作,开发《中国基金会的资助实践观察》手册。项目团队对2015年完成的《资助型基金会价值(案例)研究》中的11家本土资助型基金会的案例(南都基金会资助)进行了更新或重新编写,包括案例的补充访谈,并提炼形成该手册。这11家本土资助型基金会包括:

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北京市温暖基金会、福建省正荣公益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阿拉善SEE基金会)、心平公益基金会(现心和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广东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

手册以当前发展形势为着眼点,对基金会的资助实践进行观察和分享,共分以下12个章节:

  • 资助的价值观
  • 机构治理
  • 资助团队的能力建设
  • 资助策略
  • 资助对象的选择
  • 资助管理
  • 资助关系维护
  • 资助平台的搭建和资源引入
  • 资助项目监测/评估
  • 有效资助
  • 官办基金会的社会化转型资助
  • 公益资助中的企业家资源

下面摘录手册中的两个案例和大家分享,重点关注“团队建设”和“资助策略”两大关键议题。

资助团队的能力建设

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为资助官员搭建成长的平台

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千禾”)对资助官员的能力要求,从招聘阶段就开始了。千禾希望应聘者具有社区和资助经验,具备一定的社会阅历,能够将议题进行综合整合,同时会考虑应聘者对议题的热爱程度。而对于资助官员的培养,千禾也有自己的经验:

  1. 一般而言,新任资助官员,需要到合作伙伴那里工作一段时间,最长可达一个月,从中获得一线思考的视角;
  2. 为资助官员提供学习平台和培训学习机会,鼓励做学习型项目官员;
  3. 边学边干。千禾的每个资助议题,都配备有该领域资深人士组成的议题委员会,新人可以向委员会的前辈学习。

此外,基金会内部有老带新的机制,副秘书长李妙婷的作用有些像督导,定期和项目官员交流;内部的资深项目官员,以及理事、顾问们也经常为项目官员们做分享,带入他们的视角和经验。

在资助官员的考核上,千禾采用的是360度考核方式,主管、同事、合作伙伴都会对资助官员提出意见建议,但这些考核的目的不是绩效评估,而是旨在帮助项目官员成长。每年年底,千禾都有一项受欢迎的活动—“我想对某某说”,请大家说出度一位伙伴的建议意见,以帮助成长。千禾认为,资助人才培养必须是一个慢的过程,慢慢来,不能心急,到后面,合适的自然会留下,不合适的也会离开。

——《中国基金会的资助实践观察》,第7-8页

资助策略

福建省正荣公益基金会:以小额资助+平台合作,撬动公益洼地

从2012年推出“ 正荣微公益项目”为标志性起点,后发展为“和平台”项目,正荣基金会逐步形成了针对初创期NGO 提供资助的主要资助策略。这种策略的背后有如下考虑:

  • 一方面,二三线区域型平台机构建立了自己的小额资助资金池,从以往单纯的培训、咨询机构变成了资源型机构;
  • 另一方面,初创期NGO 在本地平台机构的支持下,获得个性化的扶持;
  • 再从整个行业发展而言,基金会—区域型平台机构—初创型NGO这样一个矩阵,正是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生态公益链。

但是,一家小微型非公募基金会若要在全国资助数十甚至上百家NGO,从人力与财力来看,几乎没有可能。正荣基金会选择与二三线区域型平台机构合作,将小额资助的方式传授予区域型平台机构,进而资助当地初创型NGO,推动区域内公益行业的发展。

这是正荣基金会基于机构自身有限的资金规模,识别和锁定自己希望解决的公益问题而选择的策略。草根组织规模不大,非限定性小额资助能帮助支持草根组织的运营发展,同时,与区域平台型组织合作,能够减少基金会自身的管理成本。定位二三线城市,公益组织发展的洼地,也避免在资金投入上与其他基金会重复,有助于应对公益资助、资源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平衡。(注:后来从“和平台”的实际运作来看,这些平台性机构整合资源的能力仍然有限,大部分还难以达到预期的大量催生在地草根组织的增量效应,后在2017年,正荣基金会联合其他几家基金会,将“和平台”转型为“禾平台”,将资助的重点转向推动在地化的社区基金会发展。)

——《中国基金会的资助实践观察》,第8-9页

更多案列研究,请点击文末这里,获取该手册。

 

*本文内容由亚洲基金会工作人员根据《中国基金会的资助实践观察》手册内容摘录、编写。

*图片来自网络:http://www.evatese.com/international-day-charity-5-facts-k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