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汶川十周年系列(二)丨建立本土化的灾害应对现场指挥制度:陕西经验
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亚洲基金会和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合作,策划三篇专题文章,探讨我国近年灾害管理体系建设的最新发展,分享项目经验和成果,促进行业交流。今天发布专题文章第二篇——《建立本土化的灾害应对现场指挥制度:陕西经验》。

汶川十周年系列(一)丨日渐完善的中国灾害管理体系
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亚洲基金会和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合作,策划三篇专题文章,探讨我国近年灾害管理体系建设的最新发展,分享项目经验和成果,促进行业交流。今天发布专题文章第一篇《汶川地震十周年——日渐完善的中国灾害管理体系》。

气候适应战略中的性别视角
最近,柬埔寨、越南、老挝和泰国的领导人们在柬埔寨暹粒出席第三届湄公河委员会峰会,讨论湄公河流域国家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设计有效的战略,应对气候变化对各国造成的影响。气候变化已经对柬埔寨造成了影响。该国近两年经历了严重的旱灾; 2000年以来,洞里萨湖经历了

亚洲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计洪波出席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2017年10月13日,亚洲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以下简称 “代表处” )携手联合国开发署驻华代表处在北京举办了 “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2017年国际减灾

亚洲基金会发布尼泊尔政治转型下的备灾评估报告
2017年4月24日,加德满都。2015年4月和5月尼泊尔发生大地震。近日,在灾后两周年之际,亚洲基金会联合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发布了 《尼泊政治转型下的备灾和灾害响应——2015年地震灾后军…

突发事件现场指挥体系师资培训在西安举办
近日、 亚洲基金会、 陕西省应急管理办公室 (陕西省应急办) 和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合作举办的“突发事件现场指挥体系”师资培训在西安开班。…

中国社会组织跨出国门,应对国外自然灾害
30多名来自中国主要社会组织的代表本周在北京参加了关于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体系的工作坊…

灾害管理培训项目成为中美合作亮点
作者:郝珊立 搜救队员进入一个黑黢黢的教室, 寻找灾难幸存者。 他们两两一组, 在东倒西歪的桌椅中细细搜寻。 在教室的一角, 教官多米尼克·马尔扎诺和威尔逊·李在仔细观察搜救队员的表现。 几分钟前, 他们向搜救队员发出了行动指令。马尔扎诺告诉他们, “牢记安全第一”。 李强调, “绝不要单独实施搜救, 身边一定要有一名同伴”。 尽管这只是一次模拟搜救, 但现场气氛依然紧张。 在这里, 一支来自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的六人团队正在为50名中方学员进行培训。 他们聚集在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成都市, 参加这个为期8天的高强度培训项目,...

中国基金会和非政府组织跨越国境协助尼泊尔救灾
作者:陈柳婷 4月25日,我刚刚得知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的消息之后不久,壹基金和救助儿童会的同仁就迅速通过微信联系了我,讨论如何应对邻国发生的这起灾难。我们微信群里的成员迅速增加,十几家在中国开展灾害管理的国内和国际机构的人员纷纷加入。地震发生后的几个小时内,中国几家大型的中国非政府组织迅速行动起来, 开展灾情评估,向尼泊尔派遣紧急救援小组,调动资源用于抗震救灾。对绝大多数的中国非政府机构而言,这是它们第一次走出国门,响应灾害。...

中国基金会在灾害管理中的作用增强
作者:陈柳婷 上个月,中国最知名的基金会之一壹基金向政府官员和公益慈善事业研究人员介绍了他们的新战略,标志着中国减灾事业的重大转变。壹基金的新战略首先会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的学校和社区开展备灾教育试点项目,然后再向中西部其他一些资源缺乏的脆弱社区推广减灾的项目。壹基金希望,能在全国开展广泛的减灾教育和宣传。 由影星李连杰发起成立的壹基金直到不久前也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灾后应急响应上,而这也是中国其他基金会和中国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主要做法。在这种背景下,壹基金所提出的新战略表明,近年来中国大型基金会在灾害管理中的作用正在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