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珊立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首注明:本文首发于亚洲基金会北京代表处中文网页(https://china.asiafoundation.org/), 转载时请注明原始出处。

又是一年5.12,转眼间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十一年。去年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亚洲基金会发布了分析文章“汶川地震十周年——日渐完善的中国灾害管理体系”。文章介绍了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我国灾害管理体系的发展。相对于自上而下、国家层面的应急管理体系,以社会组织为主导的社区层面的灾害响应活动也日渐活跃,并逐步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形成了一股自下而上的力量,不断完善我国的灾害管理体系。

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社会组织凭借其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和内容,在社区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日本有关数据统计,地震灾害中70%的获救者缘于自救,20%的仰赖互救,而政府救助只占10%。换句话说,90%的第一时间救援行动都源于社区自身。因此,要有效增强社区灾害应对韧性,最大程度地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要通过能力建设来提升社区防灾、减灾、备灾和应灾能力,这也是社会组织在过去十年工作积累中达成的共识。

然而这些组织的发展也面临很多挑战,进而影响了社区层面的工作成效。根据亚洲基金会2015年的一项调研显示,长期在一线开展灾害救援的社会组织希望对包括灾害救援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机构间协作、以及政府和企业间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活动能够有标准化的指导。各组织所使用的准则和标准不同,项目属地政府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很难开展标准化的能力建设。

2019年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了《应急救援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新出台的《标准》率先在紧急救援领域为社会组织在社区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规范标准,是 “统筹协调社会力量高效有序参与救灾工作”的有力举措。


为什么这么说呢?和2011年版本的《标准》相比,新的《标准》最大变化是将应急救援员这一职业由原来的三个等级修订为五个等级,首次明确了了最基础的入门等级(五级/初级工)和最高级的专业等级(一级/高级师)。其中,“五级/初级工”共有5项职业功能,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社区应急救援、伤病员应急救治和救援善后。这些都是初级的、易操作的响应技能,而且适用于所有灾害和突发事件种类。要取得此级职业资格,无需专业背景,准入门槛低,受众广泛,因此可以在社区推广。

对于社会组织而言,虽然不见得社区层面的第一响应人都要考取新的《标准》中的“五级”资格,但这一《标准》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在社区层面开展标准化的能力建设项目提供了规范,便于政府和社会组织, 以及社会组织之间在统一话语体系下统筹协同和交流学习,为提升社区层面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奠定基石。

那下一步我们需要考虑的是—— 应该提供何种能力建设项目,才能培养出更多达到“五级”标准的第一响应人呢?我们最近在微信公众号上(ID: tafbeijing)和大家介绍的“社区应急响应队(Community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CERT)”课程也许是一个选择。

下表将“五级”标准中所需要考核的内容和“CERT基础培训”模块中所涵盖的内容进行了对比。可以看出,CERT课程中所讲授的内容可以覆盖考核标准中所要求的所有技能。

《标准》五级/初级工工作要求:职业功能 五级/初级工具体考核内容 CERT基础培训课程对应单元内容
预防与应急准备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特点和危害;应急包装配的注意事项; 第一单元备灾
监测与预警 常见危险源和致灾因子的判断方法;灾害、事故信息采集和记录的基本方法及要求;常用应急电话及报警方法。 第一单元备灾和第六单元CERT组织架构。
社区应急救援 个人防护用品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简易灭火工具、灭火器的分类及使用方法;水源、电源和燃气源的关闭方法;常见突发事件的避险和逃生方法;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人工搜索的相关知识;杠杆和千斤顶的使用要领;脊柱损伤的初步判断方法;徒手搬抬非脊柱损伤伤病员的方法;简易担架制作及伤病员抬运方法和原则。 第二单元:消防安全和设施控制;第五单元:简单搜索与营救
伤病员应急救治 个人医疗防护技术;气道异物梗阻的紧急处理方法及技术要求;常见外伤紧急处置的相关技术;绷带包扎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第三单元:灾害医疗行动-第一部分和第四单元:灾害医疗行动-第二部分
救援善后 形成灾后心理创伤的主要因素和预防方法;现场恢复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第七单元:灾后心理疏导

我们将在接下来的CERT小课堂中为大家分模块介绍CERT培训课程的具体内容。

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tafbeijing)。

本文得到了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地震应急救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艳武的指导和帮助。杨艳武秘书长也是《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